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普通話與漢字的簡化

"Eine neue wissenschaftliche Wahrheit pflegt sich nicht in der Weise durchzusetzen, dass ihre Gegner überzeugt werden und sich als belehrt erklären, sondern dadurch, dass die Gegner allmählich aussterben und dass die heranwachsende Generation von vornherein mit der Wahrheit vertraut gemacht ist."〔要接受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并不用说服它的反对者,而是等到反对者们都相继死去,新的一代从一开始便清楚地明白这一真理。〕
┈┈馬克斯★普朗克
——題記

一直想就這個問題寫點什麼,前些天正好下定了決心,今天晚飯時候還在咂摸該怎麼說,巧的是剛好晚上就有一位噗友 @fannyc 『←噗浪綜合癥之一:匿稱前加“@”』提到了這個問題。先闡述我的觀點:
堅決反對**現行**『←噗浪綜合癥之二:用四個“*”來強調引用』簡體字和**現行**普通話,支持重新簡化漢字,支持推廣一種**建立在八大方言基礎上的**“國語”;在**能夠交流的基礎上**,**推薦**使用方言和繁體字。

首先要聲明的是,我自己對漢語是一種語言還是八種語言〔卽漢語是一個語族〕尚無定論,姑且按照大多數人的觀點,認為漢語只是一種語言。

先說普通話。一般地,我們認為漢語分為閩〔南語〕、粵〔語〕、客〔家話〕、吳〔語〕、贛〔語〕、湘〔語〕、晋〔語〕、官〔話〕八大方言。由東北—北京官話的北平語音發展而成的普通話,也只是方言的一種而已。從單純語言的角度,它與其他方言的地位是平等的,此其一。其二,普通話作為眾方言的一種,其必不能代表/涵蓋所有其他方言的語言學特征〔這很正常〕,強制推廣,勢必造成其他方言地位被削弱,造成各方言間的不公平競爭。最後,我是一個**文化中心論**者。

我認可,在當今中華文化圈中,必須存在一種語言,使得大家能盡可能流暢地進行交流。但是,這種語言應該由各方言融合而成,而非由某一種方言,借助行政強力,肆無忌憚地進行有組織的傳播〔好比是某些壟斷企業的發家〕。由此造成了目前的所謂“推廣”,帶有極強的極權主義與非市場化特征。

漢語的最終競爭者是英語等外國語。就目前的狀況看,普通話是無法與英語抗衡的。一個毋須爭辯的事實是:除北京等少數地區的人以外,在國內聽到普通話,不僅很難產生歸屬感,還會引起對家鄉的思念——可見,大多數人對普通話的認同感,還是低於對方言的認同感的。

第一千零二夜〔我的異想天開〕:各方言區內部以原方言為第一語言,普通話為第二語言。加快毗鄰地區一體化『例如蘇錫合並直轄:P←Joke』,以促進人口流動,加緊各方言小片的融合。短中期目標是產生八種**內部統一**的方言。長期目標是八種方言融合成“新國語”。

國家政策的松動:二零零六年八月召開的第四屆普通話推廣大會上,與會學者強調,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更要保護方言……

附:無錫話發展現狀

吳方言按語言特點可劃分为5個片區——太湖片、臺州片、東甌片、婺州片、麗衢片。其中太湖片又可分為六個小片:常州片〔亦稱毗陵小片〕、蘇沪嘉小片、湖州小片〔亦稱苕溪小片〕、杭州小片、臨紹小片、明州小片。而無錫方言,卽處於常州小片和蘇滬嘉小片的過渡地帶。具體說明一下這個過渡地帶的概念:無錫總面積4787.61平方公裡,除去下轄的江阴〔987.5萬平方公裡〕、宜兴〔2138萬平方公裡〕外,市區1622.64平方公裡;無錫總人口約458萬,其中外來人口登記約260萬,市區人口僅232.3萬。由於江阴話多類似於蘇州常熟的常熟話,而宜兴話則等同於常州話,所以,無錫話的名義使用人口僅這市區1622.64平方公裡土地上的232.3萬人〔還包括不會說無錫話的無錫人〕,比無錫的外來人口都少。外加普通話所催生出的畸形“錫普”〔無錫普通話〕,造成了街上除了大部分不會普通話的老頭老太還有我以外,很少聽到嘴裡說無錫話的。


我使用繁體字的理由:
Ⅰ.漢字是方塊字,正方形比長方形更美觀,因此繁體字更美觀;
Ⅱ.當初的簡化過程極其粗糙如同兒戲,嚴重違背漢字發展規律:
i.目前簡體字中,形聲字泛濫,構造過於單一;
ii.原先構造相似的字,有的簡化了,有的没簡化,造成嚴重的識記困難;
Ⅲ.簡體字簡化過於突兀,進一步加劇了中華文明的文化斷層,漢字逐漸被迫無法履行傳承古代文明的義務;
Ⅳ.漢字當初被強奸的政治意義逺大於文化意義,使用繁體,是對極權制度的反思,是對歷史過錯的糾正。

推薦鏈接:〔只推薦投票結果和評論以及我的回復,不推薦文章,漏洞太多〕
第一千零二夜:在重新簡化漢字的基礎上,使用繁體字作為大寫,簡體字作為小寫,報刊雜志等書籍、電視、網路等正式場合用繁體,手寫等非正式場合用簡體。

人對事物都有個適應過程,我相信,在簡體字產生以前和最後一個認識簡體的人死去之後,沒有人会認為繁體字復雜的。

最後,感謝Wikipedia!

4 則留言:

多心涟子 提到...

其实我也觉得繁体字好看。而且很能体现汉字的象形字特征。用笔书写起来尤为好看。更透露着一种韵味。很少见到你这样坚定的繁体字支持者。

寒煙箬竹 提到...

@Abigale0615 我只是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問題,而且自認為這個觀點還是很理性的,畢竟現在的簡體字的確是個錯誤。
謝謝你的支持。

Lili 提到...

你这篇文章说了很多东西,我简要的就几个点说一下吧:

1、简体字是大势所趋,当时中华民国已经在推行简体字了,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而没有能够完全进行。而且如果不是以政权作为基础,又怎么可能有如此彻底的改革。这点无非公过,而是必然。

2、方言在国内有归属感,但是出国以后,听到普通话就有归属感。大环境问题。同样说英语,英国人听见美国口音估计也没啥归属感。

3、以现成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并不奇怪……比强做一种四不象的语言出来好多了,香港还使用英语这种完全不是母语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呢。

4、写繁体字难不难?当然难。我学日文觉得写日文汉字很难,无谓繁简。在簡體字產生以前和最後一個認識簡體的人死去之後,沒有人会認為繁體字復雜的。的说法,有点想当然了。

总的来说,汉字在简化过程的确是有很多问题的,不过在我看来,功大于过。毕竟我们简化了大部分,提高了效率,至于那些不足的、需要微调的地方,以后总有机会修正的。现在对汉语的评价,一般都是负面为多,我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乐观者吧。

寒煙箬竹 提到...

@Lili
首先謝謝你的留言。
確實,我并沒有反對過漢字需要簡化,但強調簡化過程不能象如今這般兒戲。

出國以后,聽到普通話或許有歸屬感,但是,聽到方言歸屬感更強烈呀;而且,國外粵語和閩南語比普通話更普及;再者,出國的人,相對出市或出省的,還是小部分吧。

現有方言做普通話并不是不好,只是必須兼顧其他語言的特點,不然,這和外族的奴化教育有什么區別?

至于寫繁體字,習慣就好了,我現在冷不丁的就順手寫了繁體字,沒覺得多麻煩;當然,我不否認部分原因是出于學習古文的需要。

至于效率麼,我們這幾十年來最大的弊端就是只專注于效率,而對其他不管不顧,這一點,在任何方面都有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