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間﹐進入大學已然一年有余。回首這一年多﹐卻發現腦中好似一片空白──也是﹐這一年多來﹐做得最多的事﹐便是﹕忘卻。很多事都好像不記得了﹕高考﹐包括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那年﹔兩個暑假﹐只留下幾次出行的些許碎片﹔人﹐緩緩滲入﹐卻又瞬間消失。其實這些人這些事或許都還記得﹐只是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我放入了隱藏分區﹐再也不想輕易打開了罷。可是﹐我知道﹐這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回避罷了﹐遲早﹐我還是要面對這些的。但是現在﹐似乎還不是正視這些的最佳歷史時機──自大二以降﹐整天更加不思學習﹐借口忙于獲取web2.0和Internet的知識﹐實則不想花時間於學習之上﹐空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這一年多來﹐由于書很少接觸﹐沒有了知識來源﹐而空剩個體的現實體悟所帶來的勞商﹐所以寫的文字﹐既缺乏宏觀的氣勢磅礡的俯瞰﹐又少了微觀的嚴格推理的分析﹐到最後剩下了一種不倫不類的小資。這種轉變﹐於我是極端痛苦的﹐可又是無法改變的──除非外部環境改變──然而那更加不現實。
最近不少人說我變得比過去開朗了﹐想來有這么幾個原因﹕其一﹐我放棄了對那些最前沿的學朮思想的跟蹤﹐停止了對很多超宏觀問題的思考﹐中止了對人類最優秀頭腦的研究﹔其二﹐開始減少大腦的緩存﹐對正在經歷的事﹐減少記錄的信息量﹔其三﹐XEM的到來﹐使我逐漸走出了Zqq事件對我的影響﹐至少﹐我可以盡力使她變得開心﹐至少﹐這世上還有人懂我﹔其四﹐減少了對歷史記錄的讀取﹐加強了對由于今不如故而訪問歷史這一條件反射的遏制。
發現﹐陽光下的獨自晒太陽的午後和黑夜中的獨自酌茶的凌晨﹐心情竟是如此接近。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八日廿三時三十四分
1 則留言:
我特别选了您关于奥运的那一篇,结果在这里:
语言的智慧来源于生活的积累与敏锐的思维;幽默开心之余,也能带来一些思索,此为难得。架构清晰,逻辑性强,情节缜密,可读性强;文章内容丰富,观点翔实可圈可点;在用词范围方面可以着重下功夫改进。情节缜密题材的小说值得尝试,将推理、悬念、历史的因素掺杂其中;同时也可以尝试杂文、评论等文体。行文时留心描写与情节结构的紧密配合,必然会诞生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还有这段代码:
哎哟!不行哪!代码不行贴上
60% 崔永元
19% 黄健翔
16% 张朝阳
張貼留言